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6章 桂枝汤与栀子干姜汤

“为什么?”

李憬微微皱眉,这次大方向都搞错,算得上诊断无错,却误治了。

顾青解释道:“栀子干姜汤歌云:十四山栀二两姜,以丸误下救偏方,微烦身热君须记,辛苦相需尽所长。

《伤寒论》80条云:伤寒,医以丸药大下之,身热不去,微烦者,栀子干姜汤主之。”

“对哦,脉浮数,就是有热未退,我也觉得这个方子合适。”

正不知道用什么方剂的刘美亚与陈雅雯,眼前一亮,出声附和。

李憬道:“首先,我们要明白,病人为何会心烦,该病人自述,服药后,并未出大汗而心烦。

热,确实能让人烦。

谁背一下《伤寒论》57条。”

顾青恍然大悟:“《伤寒论》57条:伤寒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

我知道了,此病人应当用桂枝汤去解。

本来他是太阳伤寒,发汗已解,但半日许复烦,烦就是有热才烦,也就是热没祛除干净,这时如果脉还浮数,继续发微汗就好,宜桂枝汤,不能用麻黄汤,也不能用栀子干姜汤。”

李憬点点头道:“不错,遣方用药,主证消余证灭,除了抓病因病机病理,还需要对方剂的理解,对相关中草药的理解,对细节的把控。

每一次临证,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,多想想为什么,是不是方证脉证症真正已经完全吻合。

也要明白经方的药理作用,用药,君臣佐使至关重要。

比如,桂枝汤,君药为桂枝........

本方具有调和营卫、阴阳之功,其治疗范围不仅局限于外感风寒表虚证,亦可用于病后、产后、体弱等因营卫、阴阳不和所致之病证。

《金匮要略论注》云:桂枝汤,外证得之,解肌和营卫;内证得之,化气调阴阳。

发中有补,散中有收,营卫同治,邪正兼顾,滋阴和阳,调和营卫,解肌发汗,阴阳并调。

所以,此病人,再服桂枝汤,应当一剂可解。若一服汗出病愈则停药,不必全部服用完未服之药。

有些严重者,必须一日一夜随时查看,若一剂药三次服完,病症犹在,可继续煎煮服用,仍不出汗者,可连服三剂(一剂药分为三次),即隔4小时连续不断各服一次。”

顾青一边做笔记,一边思考,稍后道:“我懂了,谢谢院长解惑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